三省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侗族大歌”
——听侗族琵琶弹唱三省坡接边地区
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天籁之音唱响三省坡
初冬时节,广西、湖南、贵州交界处的三省坡上,大塘坳水库波光粼粼,层层叠叠的茶园漫山遍岭,四通八达的产业路通乡里省外。
坡下,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林略村的鼓楼里,歌声四溢,白天劳作归来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弹起琵琶唱起歌。
“二十大精神大家学,新的时代新思想,全村老小要学好,乡村振兴好政策,茶叶产业收入高,勤劳致富奔小康,弹起琵琶把歌唱……”11月27日21时许,广西侗族琵琶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建云坐在鼓楼的火塘旁拨动琴弦,弹唱自编的侗族琵琶歌《侗乡群众心向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婉转清脆,悦耳动听的歌声引起群众共鸣。年轻的琵琶歌爱好者韦婄沿兴奋地说:“侗族琵琶歌是我们侗族优秀的文化,以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们对琵琶歌有了更新认识,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理解。”
“美丽三省坡连坡,绿水青山总是歌。二十大送来好政策,金山银山满山窝。”11月28日,记者走进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上岩村,在茶叶种植致富带头人杨进余的家中,左邻右舍围在火炉,聆听杨进余新编的侗族琵琶歌。杨进余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发展茶叶带动村民致富的心得编进歌里,鼓励大家利用好的政策和三省坡地域优势,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在桂湘黔三省(区)接边村寨,经过10多年来的产业调整,逐步实现茶叶供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产业共兴,目前茶叶连片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茶叶产业已成为环三省坡各族群众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11月29日,走进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垒寨屯,在村委会的桂湘黔三省坡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室里,垒寨屯老人协会会长姚盛金正在给村民弹唱侗族琵琶歌:“五联机制真的好,纠纷调解就靠它,和谐发展共富裕,边界建设家园幸福千万家。”一首侗族琵琶歌,唱出了近年来三省(区)接边群众推进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的新风尚。
连日来,在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南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西面的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东面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田间地头、鼓楼里风雨桥上,一首首“接地气、有新气”的侗族琵琶歌萦绕耳际。三省(区)交界处的三省坡下,聚居在这里的侗、苗、瑶、水、壮、汉等50多万各族同胞,“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人同宗”“歌同唱”,早已建立起超越血缘的关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大家共同用侗族琵琶歌这种互通互动互懂的方式掀起一阵阵学习热潮,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三省(区)接边地区基层落地生根,凝聚起继往开来的磅礴力量。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高定村开展三省坡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以前过年过节,大家都互相邀请到家里同喝一碗酒、同唱一首歌。目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唱响三省坡’桂湘黔民歌联赛正在网上进行,疫情也阻挡不了大家一起在网上隔空对歌交流。”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林略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主任欧顺说,侗族琵琶歌是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居住地区的传统音乐。桂湘黔三省(区)接边群众各民族平时亲如一家,民族关系融洽,得益于脱贫攻坚以来,通过“支部共建”“文化共融”“治安共管”“环境共治”“产业共兴”等举措,让三省(区)交界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人变精神了。
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上岩村开展三省坡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如今,三省坡下的各族儿女持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把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
图文/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